资深动画武术导演许克的动画武侠情缘:专注武侠,十五年追梦不悔

半年前 6427 54
云艺术人

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这句诗放在分享会嘉宾——动画导演、动画武术指导许克身上特别合适。

此许克非彼徐克,但他绝对是动画行业的徐克。十年磨一剑,他完美的将动画武术融合,要知道在动画界,会武术同时动画水平超高的人是少之又少的。

但许导总是很自谦的说自己没有什么个人荣誉和辉煌历史,但众所周知,在动画武术方面,许导绝对是行业瑰宝。他的代表作三维动画《孙坚之死》获2012年戛纳特别奖。

因为喜欢武术,就到处拜师学艺,每日练习,寒冬酷暑从不停歇。又因为钟爱动画,零基础学习动画知识,自学平面软件、三维软件。

正如许导所言:人是习惯性动物,什么是苦?习惯了就好了,每天六点必须起床,节假日从不停歇。只要坚持,业余也可以变成专业。

听许克讲述了他的动画武侠情缘,分享他进入武侠江湖,痴迷于动画武术的故事。

以下是分享会内容:

专注武侠,十五年追梦不悔

我没有什么个人荣誉跟辉煌历史。作品不多,一个动画项目做了十一年还没上映,所以涉及到的东西还不能拿来与大家分享。今天我就是诚恳跟大家交流,把我这些年的经验、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从2002年从事三维动画到现在已经十五个年头了,几乎都是分镜到动画这几个环节。从开始当学徒到现在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。

2002年以前,曾经做过影院跟美术社的美工,主要负责手绘海报、配色。当时为《冒险王》、《新方世玉》、《天下第一拳》等画过海报,当时电脑没有普及,影院都是在门口或其他醒目位置专门宣传即将上映的影片。

云艺术人

我为什么会把这几张很随意的圆珠笔画给大家看,如果仔细看,你会发现这些图画基本上都离不开武侠的东西。没错,为了武侠梦我十几年前就开始努力了。

我从上小学之前开始就喜欢武侠了,当时一个村子就两台黑白电视机,每天下午都会放功夫片,李小龙、王羽、谭道良、何宗道、刘忠良、徐枫………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,逃学看功夫片,家里VCD,录像带,DVD,视频的功夫片一共三千多部。从五十年代胡金铨的《侠女》到新世纪《卧虎藏龙》。八十年代《少林寺》这部片子少说看了几十遍,七十年代吴思远跟袁和平的《鹰爪铁布衫》一直存在手机里,有二十年了,即使换手机也得先把片子放进去。

2000年左右电脑普及了,我那个行业就被淘汰了,跟师傅吃了顿饭后,自己关在屋子里静坐了一宿。迷茫不安之中做了好多行业的工作:工地、卖盒饭、做烧烤、食品厂、木材厂,钢铁厂……后来回老家结婚后回到哈尔滨,除了房租之外,把手里所有的钱配置了一台当时非常不错的电脑,开始学习打字,学习平面软件,三维软件。曾经迷茫了很久,不知道路在何方,在最低谷的时候自己的减压方式就是运动,从没间断过。

云艺术人

2002年在一家游戏公司待了一段时间,当时MAX水平极烂,每天非常吃力,结局可想而知,我被解雇了。后来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三维。在哈尔滨做了两年多动漫后来到北京,那时候是06年,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一共做了三家动漫公司,除去一家项目解散之外,其中一家做了将近十年,跟大多数人一样,从小组员开始。

由于自己对武术的喜爱,公司的武戏基本上都被我“承包”了,当时为了做好关羽跟张飞的打斗,爱人在老家生孩子都没请假回去,非常愧对于她。有得就有失,任何人都无法避免,只有努力获得成功才值得。

后来公司来了枪术冠军张继东跟武术大家邢登江两位老师,没事时候经常跟他们学习武术。自己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回去看各种武术比赛资料。2008年跟师傅张志伟学习武术、镜头,他教了我不少武术方面的知识,后来跟张德方师傅也学了一些器材和套路。

最后,梦想实现了,我也做了武术指导。期间腿,膝盖,脚,手腕经常受伤,现在腿部也有伤,即便如此也没间断每天的武术练习:从长拳到五行拳、南拳、少林拳、八极拳、太极拳、五祖拳等,器械刀枪棍棒……..

现在在做一部动画电影的武术指导,一直有个拍动画武侠电影的梦想,跟专业演员合作。虽然正好四十的年纪了,但还是每天坚持习武,梦想不止,学习不止。

人是习惯性动物,什么是苦?习惯了就好了。现在每天六点必须起床,节假日从不停歇,只要坚持,业余也可以变成专业。

云艺术人

多看多学,对武术动作、镜头看法独特

下面说说我对武术动作和镜头的运用的一些看法。

一部手机就可以锻炼镜头的感觉,多看片子,别抄袭模仿,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感觉,激发灵感。

袁和平的动作比较大气,元奎动作设计干净利落,程小东主要是威压运用的出神入化,新拍武侠的带头人物,自从胡金铨第一次在银幕中使用威压,到现在几十年了,威压在武侠片中举足轻重。孟海的动作设计更多是仙侠、僵尸片,也比较可视化。这一点跟董炜有些相似,董炜跟李小龙合作过,多多少少会对拳拳到肉的要求更多一些。洪金宝的动作更多是体现实战性,当年看《肥龙过江》《东方秃鹰》等到《叶问》都是力量感十足。还有林迪安、曹荣、甄子丹,袁翔仁,刘家良…..本人比较喜欢成龙的东西,老少皆宜,各种道具的互动,随便一个凳子,一个茶杯,一张桌子都能打的好看,这一点在视觉上更加丰富。

说到底镜头如果用不好,三维中既浪费资源,还不出效果,而十个人镜头打好了就能出一百人混战的效果。

云艺术人 云艺术人 云艺术人

再说说我对武侠片的一些认识吧!

功夫片跟武侠片之所以这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,跟那个时代电影人、武侠片缔造者是分不开的。从1928年张石川拍摄第一部《火烧红莲寺》到李安的《卧虎藏龙》,整整将近一个世纪。上海在二十年代几年间就拍摄了两百多部武侠片,大多都是神怪类,角色也都有女性为主导。

《红侠》、《劫后缘》、《女侠李飞飞》使于素秋,夏佩珍等打女形象最早出现在屏幕上,直到五十年代初期很多电影人去了香港才有所改变。以阳刚热血为主的张彻从国泰进入邵氏公司,他的弟子王羽,付声,陈观泰,姜大卫等一起合作了票房过百万的片子《独臂刀》、《独臂刀王》、《边城三侠》。楚原跟编剧古龙,武术指导刘家良,唐佳,小生狄龙,尔冬升等合作《三少爷的剑》、《楚留香》、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、《天涯明月刀》。

五十年代功夫片热潮迭起,郑昌和的《天下第一拳》在欧美引起轰动,胡鹏跟关德兴合作了黄飞鸿系列,还有刘家班的《洪熙官》、《陆阿采与黄飞鸿红》。胡金铨跟徐枫的《侠女》、《空山灵雨》、《忠烈图》,《侠女》当时在戛纳获得最佳技术大奖。

这期间罗莽获得了功夫片的终身成就奖。

云艺术人

七十年代是香港功夫片爆发时期,李小龙加盟邵氏,徐克等人从美国也留学归来回到香港。李小龙当时跟精武门的导演刘伟相处并不融洽,他的意见得不到采纳,而且刘伟一直把他当作普通演员。结局是李小龙跟邹文怀商议自编自导《猛龙过江》投资几百万,票房几千万。

七十年代还有石天,黄百鸣,麦嘉,新艺城,跟许冠杰三兄弟的《最佳拍档》、《红场飞龙》,甚至超过了其他影片的票房,达到几千万。还有吴思远跟袁和平父子,成龙的元家班,刘忠良合作的《鹰爪铁布衫》、《蛇形刁手》、《醉拳》等。关于七十年代香港武侠片、功夫片有很多值得细说,包括李小龙之死有很多探究,以后专门找机会再聊。

再简单说下镜头的东西,摄像构成:画面比例,景别,角度,空间,色调光线,场面调度,时间,运动摄像,摄影机技术。

焦距跟景别的使用比较广泛,以前功夫片比较单一,追求硬桥硬马,现在特效,威亚,替身,加上镜头剪辑的使用,变得更加视觉化了。通常焦距越长,景别越小,焦距越短,景别越大。maya里面摄像机参数:focal length 的数值大家可以试着用一下,看看区别。

比如击打,尤其警匪片,国外大片的打斗,主要击打头部,腹部为主,动作比较简练,通常用长焦距来体现,过肩拍,会拉近两个人的距离,感觉力度很大,实际并有打上,被打的演员只需做反应就行了。

云艺术人

上面这幅是讲长焦距在实拍中的应用。

击打的演员如果表现凶狠的话,经常会有近景,甚至特写来表现狰狞,通常会把焦距的数值打的很小,10或者更小,人物面部实现了扭曲。还有要注意的是,他最好击打物体,比如沙袋,来体现力度,跟身体的反应,否则击打空气效果很假。

景别的使用,基本是各种景别的配合,过多的近景跟过多的全景,都会让人感到乏味,如果片子风格是冲突性较强的,经常会有全景瞬间切到局部特写,局部特写瞬间拉开,镜头块切,急甩,即便是中景也会让镜头轻微的晃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安。

打击力度的处理,比如铁马骝、杀杀人、跳跳舞等都是采用了抽帧的方式,尤其出拳的一刹那,可以在剪辑软件抽掉两帧。

轴向的处理方法也很多,交代关系之后,涉及的人物较多比较麻烦,不过很多片子都有不少跳轴的问题,《精武英雄》、《绣春刀》、《剑雨》,这些片子不但轴问题剪辑的衔接不搭,不过在快速视觉反应中关系很难发现。有些片子就是用强行越轴来体现动作的连贯性。处理跳轴方法很多,切局部特写,刀尖,人眼,手指紧握,还可以用大全景,摇镜头等等。除此之外就是角度,镜头角度也要多元,根据影片风格来实现自己想要的角度,人物直面切也是过轴的方法。

云艺术人

另外,武戏的拍摄有很多技巧,要想让动画变得生动起来,需要放开去想,同时需要很多灵感,平时要多看片子,多学习。我推荐几部片子,属于比较偏冷门的。

元奎执导,元彪跟金城武的《马永贞》;吴思远跟刘忠良,袁和平的《鹰爪铁布衫》;李子雄跟杨丽菁的《新冷血十三鹰》;刘忠良跟黄正利、王将的《南拳北腿》;张彻、杜玉明的《大上海1937》;元奎、李连杰的《中华英雄》;张彻、尔冬升的《三闯少林》;郑昌和、洪金宝的《黄飞鸿少林拳》;洪金宝、元彪、元华的《东方秃鹰》;刘家良、钱嘉乐的《蝎子战士》;石天、许冠杰的《红场飞龙》;谭家明、郑少秋的《名剑》;洪金宝、刘德华的《战神传说》;北野武、胜新太郎的《座头市》;黑泽明的《七武士》;何平的《双旗镇刀客》;张鑫炎、于承惠的《黄河大侠》;袁和平、甄子丹《醉侠苏乞儿》;元奎、李连杰《中南海保镖》;洪金宝、高丽虹的《皇家女将》,还有皇家师姐系列,袁和平、何家劲的《虎猛威龙》。

一些比较好看的动作,包括设计分镜,摆镜头都会触发想象力,我现在设计武戏几乎都不用找资料,平时看的太多了,随便给我一个道具就会让他打的好看。

拍摄人物多的武戏,尽量用快切的方法,局部特写,加上个别全景交代下关系,一个转身动作如果试着给他切开,用两个摄影角度就会变得不一样。

甄子丹的《精武风云》里面的动作戏,剪辑的特写好,强烈推荐多看几遍,就是通过镜头的各个角度,时间差去整合一个动势。

李连杰的《宇宙追缉令》,有几个镜头元奎也是用同样的方法;还有《一个人的武林》,镜头剪辑的动作处理配合的非常完美。

原来参与做三维的时候,导演镜头要求特别松,镜头随意就给到动画。还好,我会通过动作跟人物的互动进行弥补,加想法,加动作,让这个镜头更加好看。这要靠平时多积累,不然现找资料就会很累,而且一旦多了,就会没有新意了。还得通过多看东西来发现新的,好看的,有自己特点的动作。

另外动画组的人,打的时候不要留有空间,击打的位置要保持在屏幕中间不要偏太多,人物的前后要合理穿插,打的时候人物的动势上下起伏要要注意。

如果是自己试着做武戏,可以参考《座头市》《双旗镇刀客》《用心棒》这些片子都比较简洁,对镜头跟动作的要求相当到位,只要注意POSE跟个别动作的处理,就能做出不错的动画。

以前经常模仿黑泽明的电影动作,有点类似古龙小说描述的那种感觉,杀人于无形。

程小东把威压传递到了内地,现在武侠片更加的炫目,不过看得多了,就会觉得还是以前的好看了。

刘家良在武侠片的拍摄中就有着自己的矜持,不过他的电影也有时代的沟壑,跟成龙拍摄《醉拳二》之后俩人闹僵,刘自己拍摄了《醉拳三》,效果差强人意,接连几部片子都反映平平。跟徐克的《七剑下天山》效果也不好,说实话,过于实战的武侠片现在看来还不是一条好的路线。

武侠片、功夫片需要一代人去研究,从神怪,到仙侠,到硬桥硬马,天马行空,现在人们又喜欢拳霸的实战,不停的轮回。

问答环节

Q1

问题一

A:逐个拍摄,演员注意把前面的动作多接一点,情绪对接上。拍武戏的时候需要比较灵活,场景尽量在比较平的地方拍,如果想切特写,可以让两个演员在低处,摄像机在高处,另外可以通过和演员的磨合以及补拍来完善。

Q2

问题二

A:大胆的去尝试,《刺客聂隐娘》、《师傅》,其实就是在尝试,但观众不买账,《刺客聂隐娘》我看了好几十遍才勉强看完。记得黑泽明的《乱》第一个镜头好长,大全景,几个人一动不动慢吞吞的说好几分钟,但现在这样就不行了,毕竟时代不同了。

Q3

问题三

A:动补我参与了几次,当年去中影,那时候没有手指捕捉,只能是肢体,没有面部,据说一副手套五六十万。不过现在好像都可以了。动补实际还是有很多问题:演员的表演是不是够夸张,如果用真人的动作来拍摄动漫,风险很大,动补的动画片票房高的很少,前几年的《贝奥武甫》,如果做得越像真人越是危险,当然《阿凡达》除外。《丁丁历险记》、《最终幻想》、《怪兽小屋》等制作优良,不过看的人不太多。

武戏的动补也是需要威压的配合,几个武行就够了,比文戏要快的多。套路就是那些东西,南拳现在是国际三套了,再补也没有自由想象出来的效果好,香港人武侠片很少用套路,多了就烦了。

希望回答的这些问题,可以帮助到大家。